(游標移到照片上可看到放大圖)
2010.07.21~2010.07.27
剛來澳洲的第一個月,我的室友台灣女孩Courtney就問我要不要一起去Uluru玩,雖然才剛開始打工沒多久就要請假有點不太好,且我是預計先賺個半年再開始去玩的,但想到可以跟朋友一起去,且Uluru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日劇"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劇中片尾取景的地點,所以考慮沒多久還是衝了!
日劇的劇情簡單來說,是敘述一段淒美的青春戀愛記事。在澳大利亞的旅行的途中,松本朔太郎回想起與病逝的戀人廣瀨亞紀的難以忘懷的過去。17年前,朔太郎與同班同學亞紀相戀了。但在相愛的第3年,亞紀卻因血癌一天比一天衰弱。17年後,朔太郎來到曾答應亞紀修學旅行去澳大利亞的烏魯魯岩(即艾爾斯岩Ayers Rock,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岩石─片中所說的「世界の中心」),將亞紀的骨灰撒向天際。
Uluru烏魯魯,也就是Ayers Rock艾爾斯岩,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岩石,生成於5到6億年以前,因為曾經在海中,所以岩石表面特別的平滑,整個岩石周圍約9公里,海拔867公尺高, 由地面算起高度為348公尺,Uluru是來自於當地的土著語,意指"有水洞的地方";而連同鄰近幾個景點的範圍便是Uluru國家公園.
當時朋友計畫的行程是搭乘The Ghan大汗號列車,從我們的所在地Darwin達爾文出發,行駛將近24小時才會抵達Uluru附近的Alice Spring愛麗絲泉,中途會在Katherine凱薩琳這個小鎮停留四小時;The Ghan的名稱是為了紀念早期開拓澳洲中部的阿富汗駱駝商隊~所以截取Afghanistan這個字的Ghan.
火車是早上9:10出發,到了隔天凌晨5點多,我們那節車廂的車務員就大聲的把我們叫起床,大家揉著惺忪睡眼醒來才知道,原來是叫我們起床看美麗的日出呢!
太陽從一望無際的地平線緩緩升起,天空從一片漆黑到漸漸成火紅,我想,這個火車上的日出,大概是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看過最特別的日出了,以前大概就是山上或海邊而已,像這樣跟著各國背包客擠在窗前,每個人努力的找到最佳視角搶拍日出的情景,大概以後也很難再遇到了吧!呵呵~
直到太陽整個從地平線升起,天空從這樣的粉紅色轉成白日天色,大家才各自散去回到座位上繼續睡回籠覺,但其實我心裡那時已裝滿了見過美景的興奮與喜悅,要再睡熟其實也難了!
近九點我們終於抵達Alice Spring,剛下火車就為這般深藍而佈滿棉花糖白雲的天空深深的著迷了!
Alice Spring愛麗斯泉的發展起因,也可以說是一個巧合,因為當時南澳洲的阿德雷德與北領地的達爾文南北相距達三千公里之遙,測量師為了建築一條公路以貫通南北的交通,恰巧在 Alice Spring附近發現泉水,於是便選擇此地為電報中繼站,便逐漸開發這個地方了.
這個沙漠小鎮只有幾條街道弄巷,甚少車潮人潮,整個小鎮的建材與設計都採沙漠色為主軸,很有一致感,走在街上不只悠閒舒適,欣賞街景也是很有意思的,而其中最讓我覺得特別的便是連鎖超市Coles的彩繪外牆,非常可愛!
就算是愛麗斯泉唯一的購物大街Tod street托特街也少見吵雜人聲,不用抬頭就看得到枯枝點綴的天空,很有冬日歐洲小鎮的感覺呢!
選張明信片寄給自己吧!這可是我在澳洲的第一次旅行呢!
在愛麗絲泉過了一夜,隔天早上六點便搭上24人小巴,展開三天兩夜的背包客Uluru之旅;一大早的天空佈滿了仿若乾涸地表紋路的雲層,太陽卻像是從冰層底下般的透出光芒,沙漠型氣候的天空還真的特別不同呢!
直到接近Uluru國家公園時,天空又是另一番迷人面貌
進入Uluru國家公園後的第一個景點,是奧加山脈(Mt Olga),海拔高將近546公尺,是沙漠中地面上的最高峰;當地土著居民土語又稱卡塔丘塔( Kata Tjuta)意指“多頭之地”,這是此處奇特超凡的岩石形態最好的寫照.
這張照片總是讓我聯想到星際大戰首部曲的場景,圓弧線的岩石表面讓人感到有種不真實的未來感啊.
觀賞奧加斯有個必到之所──瓦帕峽谷(WAPA),據說宮崎駿的風之谷即是取材於此地,但真相如何也是不可考了!人行走在這V字峽谷中間的小路上,紅色龐大巨岩兩邊聳立直入天際,顯得極其渺小呢!
午后的Uluru天空又是另一種景致了,變化多端的藍天白雲配上沙莫特有的特殊植物輪廓,總是讓人不由得按著快門不放啊!
接著我們來到了行程的重頭戲之一,欣賞艾爾斯岩的日落;下車後已經看到各台大小遊覽車的旅遊團都在圍欄邊卡位,有人還自備露營用桌椅,擺了熱咖啡跟點心等著,豪華點的團還會提供精緻點心與熱茶或咖啡,至於像我們這種便宜背包客團,就是剛剛導遊先載去雜貨店,要買啥吃喝自己先買好嘿!
雖然溫度很低,但為了看夕陽時有飲料喝,所以我們還是買了幾罐冰啤酒,這麼難得的一刻,沒酒慶祝怎麼行呢!儘管我們是邊喝邊抖個不停的狀態......哈哈!
約莫半個小時,艾爾斯岩漸漸從火紅轉暗到暗紅後,也到了我們該與它暫時道別的時候了!因為明天一早日出時分還要來看它呢!
別只顧著看日落時的艾爾斯岩,另一邊太陽下沉的天空,也是千變萬化美得很呢!
當晚我們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下圍著營火紮營,七月的沙漠型氣候溫度是全年最低的,我們一人領一個單人帳篷,攤開後把自己的睡袋放進去,人鑽了進去就這麼的在4度的低溫中準備看著星星入睡,這時候再怎麼號稱保暖耐寒的睡袋,蓋在身上都感覺只有薄薄一層,最上方接觸到帳篷的肢體,依然冰涼的讓人難以入眠,終於在一陣一陣的打顫中朦朧睡去,然後又在清晨的低溫中冷醒,乖乖,這種經驗還真不是蓋的!
天還未亮我們就摸黑起床準備出發了,反正也都冷醒了,賴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車子行駛了許久,終於在稍微有點天光微露時接近了愛爾斯岩,而這張"夢境中的艾爾斯岩"便是在搖晃行駛中的車上拍下的.
看日出的地點,則是與昨天看日落的地點反方向的另一邊,為的是要欣賞艾爾斯岩在太陽升起的日光下產生的顏色變化,並不是我原先以為的看著太陽從艾爾斯岩後方升起.
愛爾斯岩就從原先的黯淡無光,漸漸轉為暗紅,再慢慢的變成亮橘,很是迷人.
看完日出,接著我們就朝艾爾斯岩前進了,畢竟這是行程的另一個重頭戲;在車上導遊就先問大家誰要爬誰不爬,但實際上到底能不能爬,也要到了才知道,因為艾爾斯岩其實是原住民的聖地,那邊也有立了標語希望人們不要攀爬上去,褻瀆他們的聖地,再者爬上去其實也是滿危險的事,因為雖然攀爬的路徑上有沿路插著鐵柱鏈上鐵鍊,但整個上去下來差不多要兩小時,大部份路段都是非常陡峭,因此有些人爬到一半可能會心臟病發作、氣喘、休克或是累死!不開玩笑,這是那裡真實發生過的死因;所以因為這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通常有100~150天因為氣候因素是關閉無法攀爬的,例如風太強的日子,是真的會有失足跌落的可能,所以儘管當地政府未完全禁止人們攀爬,但也是得要在各項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才會開放攀爬的.
由於當天是不開放攀爬的,因此我們便以繞行艾爾斯岩的方式來"參拜"它,繞完全程是9.4公里,正常來說應該不是太難,但是很不幸的是,當天我們很早就起來吃早餐,且早餐的吐司又因為被偷了少了一條,所以晚去吃的人可能只吃到一片或是根本沒吃到土司,因此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要走完這三四小時,其實不是非常痛苦的.......而是超級痛苦啊!><
整趟繞岩之旅,就在我們邊拍照,邊玩台灣小吃接龍,邊吃剩餘不多的零食中,幾乎馬不停蹄的走完,而且最後段旅程還因為迷路反覆走了三四次= =,最後終於走到會合點時,真的有生平中最嚴重之"腳不是我的"感覺!
左上:在海底時被侵蝕的岩石表面; 右上:像是血盆大口般的海水侵蝕痕跡
左下:原住民壁畫; 右下:終年不乾涸的Kapli Mutitjulu
第三天的行程也是我最期待的Kings Canyon國王峽谷,為什麼不是艾爾斯岩呢!因為內行人才知道,片中實際的取景地,是在國王峽谷而不是艾爾斯岩,這個就連同團的日本女生也不知道呢!而且就跟一般人一樣,都以為片尾的取景地就是在那顆大石頭上面,但其實那裏拍起來並沒有國王峽谷的格局壯觀遼闊,因此很多自稱來朝聖此片的台日背包客,即使爬過了艾爾斯岩與國王峽谷,都還是傻傻分不清楚片尾直升機空拍男主角朔太郎跪在紅色片岩上大喊女主角亞紀的名字那一幕的景......
不相信嗎!那麼讓我們來看VCR吧!
朔太郎站在紅色峽谷邊緣呼喊亞紀(每看一次每鼻酸一次啊!)
直升機空拍國王峽谷一週
真的好想,再次回到國王峽谷置身於那片紅色荒蕪中啊......
雖然沒有辦法請台直升機幫我空拍紀錄,但是那強勁到讓人幾乎跪地而感到敬畏的風,那片一望無際紅色的壯闊荒蕪,我,都真真實實的體驗親見了!感動兩字,當時已無法完切的表達心中洶湧翻覆的激動........
在"世界的中心"與"世界"相遇,我們四個台灣女生和同團的瑞法荷義德巴日韓背包客一起扮食火雞emu.
現在,我好想在看一次"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還有,好想再去一次國王峽谷啊............